李长安走得确实潇洒,言出必践,说三息便只需要撑三息他就认输,毫不拖泥带水,留下一个干脆利落的背影。
仿佛这场宗门大比的胜负于他而言,不过是云烟过眼。
擂台上,顷刻间只余韩阳一人。
他并未立即离去,也没有喜悦,只是静静站在原地,耸了耸肩,抬手轻拍自己法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。
这个动作倒是从容不迫,就好像刚才那场短暂却惊心动魄的交锋未曾发生过。
韩阳的心态平和得远超其年纪,方才的失利并未在他心中掀起很大波澜,反而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小石子,只泛起几圈细微的涟漪,便悄然沉底,化作一次寻常的阅历。
于他而言,胜,不足以骄狂,败,亦不足以气馁。
修行之道漫漫,一时的得失不过是长路上的一块界碑,标记着来处,却远非终点。
他才十六,能与李长安这等早已在宗门内声名赫赫的老一辈天骄同台竞技,亲身感受彼此间的差距,这本就是一场难得的机缘与收获。
他早已听闻,他们这一代的真传弟子,论辈分竟与那位威名赫赫的金霞真人同属一代。
想想便觉恍然,那一代中最顶尖的人物金霞真人,如今早已是金丹中期的修为,叱咤风云,而他们大多数人,却仍在筑基巅峰的境界徘徊求索。
这七十岁年龄差与修为差距,并非仅仅是天赋所能轻易填补。
方才李长安师兄虽未尽全力,但那假丹级别的神识沛然压下,如苍穹倾覆,如深海倒卷,虽只一瞬,却已让他真切体会到了何为“境界之差,宛若天堑”。
那是一种源自生命层次和精神领域的绝对压制,令人心生敬畏,却也……更令人心向往之。
这惊心动魄的压力,并未摧垮他的意志,反而像一柄重锤,将他向道之心锤炼得更加凝实坚韧。
他看清了山之高,便更知脚下之路该向何处延伸。
古人云,三人行,必有我师。
这句话的真谛,他今日算是真切体会到了。
能从他人身上照见自己的不足,是幸事。若浑然不觉,才是真正可怕。
认清差距所在,那些未能击倒他的,终将使他更强。
自己修行时间尚短,在诸多方面不如他们是很正常,而这些东西之后可以慢慢弥补。
大爱仙尊有言:这世界能人辈出,天才俊杰比比皆是,漫漫历史长河中到处都是闪烁着的明星巅峰,要想脱颖而出……
而天才之所以为天才,无非是做到了常人未能做之事。
在止步处继续前行,在放弃时仍然坚持,在满足时保持清醒。
之后,韩阳倒是像是无事人一样下台了。
这般云淡风轻的模样,让原本准备上前安慰的众弟子都愣在原地。
也不少貌美的师姐们也都愣住了,她们原本满心期待打算好好安慰一下这位年轻的天骄,心里还想着说不定借此机会,以知心师姐的形象就能走进他的心里,成就一段宗门内的佳话。
可结果却完全出乎她们的意料,韩阳竟然拍了拍屁股就走人了。
台下观战的弟子中,不少人却为此番结果感到意难平。
宋玉师兄眉头紧锁,忍不住低声抱怨:“大师兄未免也太不讲情面了!明明实力远超韩师弟,竟丝毫不留手,这般欺负年纪轻轻的师弟算什么本事?”
姜清漪更是眸光微黯,轻声自语:
“连他……也输了吗?”
许多与韩阳相识的人也都悬着一颗心,既为他的失利惋惜,更担忧这一败会挫伤这位少年天骄的锐气与道心。
毕竟他才十六岁,就要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和残酷的赛果,实在令人不忍。
所有人都明白,抽中宗门第一真传作为对手,本就是无解的难题。
那位大师兄的实力深不可测,稳压同代,就连白云峰这一辈最杰出的弟子都未能夺回首席之位,其“白云宗金丹之下第一人”的称号,是用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真正含金量。
就连高坐云台之上的紫霞真人目睹此景,心中也不由得一软。
她目光柔和望向自己那年仅十几岁的徒弟,眼中流露出疼惜与理解。
这一届宗门筑基大比,群英荟萃,其中不乏潜修了二百余载、底蕴深厚的老牌弟子,他们中的许多人,修行岁月甚至比韩阳的年龄长了十倍不止。
让如此年轻的韩阳与他们同台竞技,本就有些勉强。
不过,紫霞真人又想到了宗主师兄的交代,她也实在不好意思过多插手此事。